第229章

推荐阅读: 沧海无缘南方曙光北边窗暴走少女遇上霸道总裁我爸是战神暴走阴阳你可能对我的剑有什么误解刘轩苏婉秋从训练家开始打卡吞天灭道盛宠神医太子妃农家锦绣江湖猎怨传大秦开局就摊牌开局一个奥尼尔玄武至尊甜妻春妮的种田生活隐龙为婿总裁大人,限量宠!校园最强反派大帝归来皆为神美女的神级兵王当我在末世成为天网重生之高冷男神不高冷武炼乾坤暗夜游侠铠甲勇士之帝皇在刑天在修仙世界无法修仙狂妻来袭:傅少放肆宠新纪元狂潮终末之龙混沌葫芦藤我在农村修个仙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重生七零之农家女要逆袭仙涯冢从笑傲开始的万界主宰隋末之乱臣贼子喋血战神绝色妖妃:腹黑邪王宠上瘾新书王莽奇品相师重生日本之以剑称圣仙途凡路爆炒大唐:最强嫡女大圣天地最强保镖霸武剑神神级大药师穿书之总裁前妻不好当修真强少在校园被动之王剑镇人间我有一座亡者殿唐人的餐桌硬币斗罗叶新林清雪斗罗:我的武魂是十凶天角蚁万古天帝我有特殊的养家方式恰逢时光如城校花的修仙强者重生韩娱之舞者无双阔少绝品豪婿叶风赵婉婷原神之我能刷阅历点一品官人万象之主重生军婚:首长大人,别撩我在末世等黎明回到大明当皇帝朱由检神级龙婿神道丹尊呆萌小娇妻:严少,你被潜了护国赘婿人类大脑牧场富婿奶爸推理之王2:坏小孩西游我泾河龙王没有开挂大师兄是魔门典狱长我真的开外挂萌妻在上:无赖小叔,别太坏落日楼兰凶灵神探风流青云路美女师姐我来了孙悟空大闹异界不能犯规的游戏韩娱是一种病极品男人黑暗西游之大地恶魔穿越成了培养神物的容器我的经验条大有问题麻衣邪婿龙王战神赴野上门龙婿袁龙男神入团说相声我开局穿越三国战场造机甲斗罗之开局一条鱼仙界网络直播间江辰唐楚楚始魔异界行神话寂元从npc捕头开始的人生皇上,我会负责的诸天云盘人间阎王再嫁农夫火爆兵王掌控星娱从圣杯战争开始的旅途榴花晚照又一春足坛大赢家陈师行林婉儿重生修仙之快穿之旅重生之1976气炸了系统我成了系统病态宠爱
第229章
  
  第二天,我挤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
  
  我学习那个沈阳女红卫兵的“先进经验”,一上了火车,就一头钻入座位底下。我原以为这是一“绝招”,没想到如是者并非我一人。座位底下另是“一重世界”,甘为“人下人”的还真不少。并且预先早有所准备,带了水和干粮。红卫兵四海之内皆兄弟。感谢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我饿了分给我干粮。我渴了施给我水。一路总算没太饿着,也没太渴着。也不敢吃得太饱,喝得太足——怕不断上厕所。在座位底下互相交谈,没话可谈时就睡。
  
  三天四夜后,顺利到达成都。虽然比正常运行时间长了三倍,但一路无凶无险,亦可谓之“顺利”。
  
  出了成都火车站,第一个印象是恐怖——几十个红卫兵,正在车站对面往一堵墙上贴大字报。大字报是用红墨水写的,龙飞蛇舞,洋洋洒洒万余言,十几张,贴满了那堵墙。没心思上前去详看内容,只瞥见了“蓉城惨案”一行标题。贴在墙上的三分之一是无字白纸,不知留待何用,远远地站住看究竟。
  
  只见一个红卫兵,手持一把笤帚,其柄两米多长,笤帚头正在桶里翻来覆去地蘸着,像一位大书法家正在润笔。
  
  另一个红卫兵,将半盆糨糊倒入桶内,用棍子猛搅一阵儿。那持笤帚的,终于要大显身手了,拉开架势,似乎还运足了丹田之气,以帚作笔,高高举将起来,刷刷刷,果然身手不凡,确乎弄墨“骚客”,反撇倒书,正横斜挑,一笔写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巨字——血!
  
  写罢弃帚,退后几步,拭手自赏。
  
  他的一个伙伴,提起那桶,如往墙上泼水救火般,尽力一泼,满墙顿时“鲜血淋漓”。搅和了糨糊的红墨水,黏黏糊糊,嘀嘀嗒嗒往下淌。
  
  桶也不要了,盆也不要了,笤帚也不要了,他们扬长而去,见者避之唯恐不及。
  
  我被惊呆在那里,觉得“天府之国”,似乎处处充满杀机,潜伏着祸及生命的凶兆。
  
  召回胆魂,稳定了心神,茫茫然又往前走。暗想:老子也是顶天立地一个红卫兵,怕个鸟“血”字怎的!
  
  忽然许多人朝一个方向跑去。闻说那里造反派要当众惩办一个“女匪首”。我便联想到在读过的一些书中,国民党称共产党“共匪”,称女共产党“女匪”。进而联想到“双枪老太婆”,联想到“黄英姑”。莫非四川出了一批武装反革命,为首的又是个女性?
  
  心中好生狐疑,不免要打听个明白。不敢问男人,觉着当地的男人们看上去都有点凶。便问一个卖烤地瓜的年轻媳妇。媳妇虽年轻,在这年月不造反,卖地瓜,足见是个“良家妇女”,不属“孙二娘”或“顾大嫂”一类。为讨她几分好,先买了她一个地瓜吃着,然后才搭讪地问。
  
  她告诉我,成都有一派群众组织,被对立派宣布为“匪派”,扬言要“剿尽灭绝”。
  
  并善良地劝告我:“小兄弟,千万莫多管闲事!成都兵荒马乱的,你小小年纪,此地可不便久留啊!”
  
  我谢过她的善良劝告,吃着地瓜走开。本想不看那当众惩办“女匪”的热闹,却按捺不下强烈的好奇心,身不由己地还是跟在众多的人们后边去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被造反派们五花大绑地押着。一个造反派当众宣读她的罪状:特务、大破鞋、以色相拉拢腐蚀真正的革命“左”派领袖、挑动群众斗群众、散布反中央“文革”的言论……总之是十恶不赦,罄竹难书。
  
  当街支着一口大锅,锅内是烧着的沥青。罪状宣读完毕,几个造反派就将她举起,抛入锅中。溅出了许多沥青。
  
  人们站得远远地看。默默地看。
  
  那女人在大锅中扭动着身躯,因被五花大绑,站不起来。像一条大鱼,头尾翘在锅沿外,身躯在沥青中煎着。顷刻“煎”得焦黑。却始终只是挣扎着,不停地扭动身躯,并不发出痛苦的或不屈的叫喊。以为她格外的坚强。听身旁的人议论才知道,是嘴里被塞满了棉花……
  
  造反派们撇下她,拥上一辆卡车,卡车“呼”地开走了。
  
  她仍在锅中挣扎,扭动。
  
  忽然一个男人一手扯着一个女孩跑到那口锅前,想必是她的丈夫和两个女儿。丈夫哭。女孩也哭。都跑着哭。却不敢推倒那锅,或扶她从锅中出来。但眼见妻子、母亲在受罪,解救之心毕竟急迫。一个男人两个女孩就双手往锅外捧沥青。看他们那样子,沥青是很烫手的。
  
  一个卖豆汁的中年汉子,远远地将一把铁勺扔过去。那男人就飞快地用铁勺往锅外泼沥青……
  
  在所有我亲眼见过的刺激性的场面中,那是最残忍最无人性的一次。后来我听说过许多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可怕的事,比如内蒙古对所谓“内人党”的拷打逼供,比如某省的“贫下中农最高法院”——只要他们半票以上举手通过,就可将一个人“就地正法”——而且采取的是砍头的方式,谓之“节约闹革命”。据说当年一颗子弹三角七分钱。如今人民币贬值,肯定不止三角七分钱了吧?“贫下中农最高法院”后来被证实是实有其事,受到了中央“文革”的制止。若细查当年中央“文革”首长们的讲话,会寻找到历史根据的。如果他们当年的讲话材料仍全部被保存无遗的话。又比如将重铅块用细铁丝吊在女人的奶头上……用电影照明灯的强光照射人眼,使人眼花,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情况下遭受毒打——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家海默就是如此死去的……但毕竟都是耳闻,而非目睹。
  
  那一次亲眼目睹,我是真的毛骨悚然,魂飞魄散了。
  
  忽然又开来一辆卡车。车上跳下另一派人——“匪派”的人们。他们从沥青锅中救出了他们的“战友”,当众替她恢复了名誉,宣告她是他们的“钢铁战士”,是当代的“江姐”,是他们的骄傲,他们的榜样……
  
  接着高呼一阵口号: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血债要用血来还!”
  
  “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屈服!”
  
  “只要生命在,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永不变!”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喊了一阵口号,撒了一阵传单,他们将他们的“钢铁战士”扶上车,悲壮地唱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就义歌》:
  
  带镣长街行,
  
  告别众乡亲,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我一个,
  
  自有后来人……
  
  卡车缓缓地行驶,歌声久久地回荡……
  
  下午,我在成都气象学校住下了。于今,已记不清是怎么住到那里去的了。
  
  那一天白天很阴。傍晚开始下雨。潇潇细雨,似无晴期。
  
  “秋风秋雨愁煞人。”
  
  住的是教室。水泥地上有草,草上有席。地是潮的,草是潮的,席是潮的。一人一床棉絮。棉絮也是潮的。不知被多少人盖过了,已蹬扯得没个形状,乱糟糟的一团。教室明明有窗,临街的墙壁和屋顶之间,露着一尺天,不知何缘何故。
  
  虽然到了南方,夜间照样很冷。缩头缩脚,全身钻在棉团里续窝,像一只耗子。那教室里悬的不是日光灯,而是灯泡。那一夜,那教室里只有我和一个来自宝鸡的中学红卫兵。他也冷得睡不着,从棉团中扯出我,让我用肩托着他,帮他降下灯泡。我便遵命。电线挺长挺长,用绳扎着。降下来后,离地面半米高。二百度的,散发着一环热。他将他的草和席移近我,灯泡吊在我俩之间,我们都觉着暖和了些。他告诉我,明天人民南路广场要召开斗争李井泉、李大章的万人大会。我问他李井泉是谁?李大章又是谁?他显出讥笑我所知太少的样子,说一个是西南最大的“走资派”,一个是四川最大的“走资派”,邀我同去参加万人大会。我不感兴趣,又不愿扫他的兴,嗯嗯啊啊地答应着,迷迷糊糊地睡了。
  
  我是被他弄醒的。醒来已是第二天上午了,他将两个用传单包着的馒头放在我的席子上,催我快吃,吃完和他一块去人民南路广场。我见外面仍下雨,不愿去。但昨晚已答应了,况且人家先起来,给我带回了早饭,也没个什么理由推脱。匆匆地吃下那两个馒头,下楼去洗了脸,在他的带领下向广场出发。我们到时,广场已坐满了人。大部分是工人和农民。当年,批斗“走资派”是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首要“革命任务”。工人不参加扣工资(“金钱挂帅”“物质刺激”早已批臭,没奖金,劳动模范只发奖状。故无奖金可扣。对于工人阶级,扣工资是挺要命的事,故他们不敢不去);农民不参加扣工分,虽然是二季稻待收季节,他们也得去。没专车接他们。他们是起五更早,三四十里五六十里远徒步赶进城的。他们到得最早,大多数坐在批斗台最前边,耐心地等待批斗大会开始。他们显得比工人阶级更有纪律性。因为他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领导阶级”,而是“依靠对象”,是配角。所以他们的纪律性体现着他们传统的良好修养,不喧宾夺主。
  
  大学红卫兵是这次万人批斗大会事前的决策者,现场的组织者。在这种气氛庄严而情形恢宏的时候,往往就轮不到初中和高中红卫兵们表现自己了。东西南北中,各地全一样。中学红卫兵,只有得到大学红卫兵的“恩准”,才配有机会有资格也“沾光”表现表现自己。比如推选一两个头儿荣幸地和大学红卫兵领袖们共坐台上,争取一两个上台读批判稿的代表权,喊口号助威……
  
  我和那个来自宝鸡的红卫兵坐得离台很远。看不清台上人的面目,也就无从知道那一天台上有没有荣幸地坐着中学红卫兵。
  
  令我惊奇的是,在四川和成都各大学的宣传车中,竟发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的宣传车!早就听说他们的口号是——哪里有“走资派”,哪里有我“红色造反团”!哪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最险恶,哪里有我战士以一当十,冲锋陷阵!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宣传车会出现在成都,几千里啊!
  
  我指着车对那个宝鸡红卫兵说:“看,我们哈军工的宣传车!”不无自豪感。
  
  不料他回答:“我在宝鸡早见过了,就是这一辆!”
  
  我不信。他却说出了这辆车的牌号。
  
  我认为他信口胡扯。
  
  他便非拽我去看。被他拽到那辆车前,见牌号果如他说的一样。不由人不信他们当真是以一当十、冲锋陷阵的勇猛闯将。我心里暗暗对他们佩服极了。为自己晚出生了几年好不自卑!大学红卫兵才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叱咤风云的一代“风流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将来“文化大革命”史上的丰功伟业,可能尽被他们占去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们!他们!!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我们!我们中学红卫兵,不过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儿童团!用句俗话讲——“催巴儿”!
  
  我本来就是勉强被那个宝鸡小子拉来的,这种思想更使我参加这一次万人批斗大会的情绪低落十分。我幻想着,若我也是一位大学红卫兵领袖,此刻坐在批斗台上,一呼百应,千应,万应!什么李大章、李井泉的,乃至比他们地位更高,功劳更显赫的什么什么人物,都在我面前低下头,弯下腰,口称“有罪,有罪”,“该死,该死”,那是何等的威仪?怎样的一种自我感觉?有机会自我表现这么一次,也就不枉为人一世了!
  
  我正兀自在那里想入非非地发呆发痴,猛听批斗台上三声礼炮震天价响。响过,《造反有理歌》续音而起: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
  
  千头万绪,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造反有理,
  
  造反有……理!
  
  一个身材很高很瘦的红卫兵,走到台前,上下挥舞长臂,指挥台下万众跟着广播器唱(当年没有录音机,广播器播出的是唱片)。
  
  于是工人也唱,农民也唱。四川口音唱这首歌,尤其是坐在台前的四川农民唱这首歌,咬字不准,腔调不正。“克”听来似乎是“k”,“绪”听来似乎是“具”,“造反有理”听来似乎是“炒饭有米”。从头至尾,如唱花鼓。少了理直气壮的战斗性,多了地方曲艺的韵味儿。
  
  全体唱毕,主持者宣布批斗大会开始。
  
  他说道:“三声礼炮,代表红卫兵已经诞生了三个月。我们就是要在庆贺红卫兵诞生的礼炮声中,在‘造反有理’的凯歌声中,展开对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猛烈进攻,摧枯拉朽,绝不留情!将李大章、李井泉等押上台来!”
  
  于是在一个女大学红卫兵尖锐的“打倒”口号声中,但见一行五六人,个个头戴高高的纸帽,胸挂大大的牌子,接受宣判的罪犯似的被押上了台。离得太远,我想站起看清,究竟哪两个牌子写着“李大章”和“李井泉”,那个来自宝鸡的红卫兵使劲扯了我的衣角一下,低声说:“安分坐着,别惹麻烦!”我左右瞥了瞥四周维持秩序的红卫兵纠察队,没敢往起站。
  
  “李大章!跪下!”
  
  “李井泉!跪下!”
  
  严厉的怒喝声刚落,五六个被批斗者中有两个人跪下了。
  
  我以为他们便是李大章、李井泉了。
  
  却不是。因为台上仍在怒喝:
  
  “李大章!跪下!”
  
  “李井泉!跪下!”
  
  “我没有罪,我不跪。”站着的三个被批斗者中,有一个大声说。不知是李大章还是李井泉。
  
  “对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绝无好下场!”
  
  “反动派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于是那个女大学红卫兵尖锐的嗓音又带头喊了一串“打倒”。
  
  三个站着的“走资派”,还是没有一个再跪下。不过都低着头,都弯着腰,居然胆敢不跪,尽管已弯下了腰,已低下头,也算得上是三条“好汉”了。少年人总是佩服“好汉”的,我竟暗暗有点佩服他们了。佩服之余,不无恻隐。
  
  听说首都红卫兵在江青的怂恿下批斗陈毅时,那元帅既不弯腰,也不低头,还要椅子坐,还领批斗他的红卫兵学习《毛主席语录》,说:“下面请小将们翻到语录第二百七十一页,毛主席教导你们——‘陈毅是个好同志!’”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汇的最早的《毛主席语录》,只有二百七十页。
  
  红卫兵认为他在耍笑他们,要问他编造一条毛主席语录的大罪。
  
  他却不动声色:“毛主席是说过这句话的嘛。朱老总知道,周总理也知道。你们从今以后,应该牢记这条语录,并且要把它编到《毛主席语录》中去。”
  
  红卫兵当然不相信,但这位元帅正气凛然,却也无人敢动他一根毫毛。
  
  他还说:“如果你们不相信,你们可以把毛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都请得来嘛!我陈毅和毛主席当面对证!毛主席说我撒谎,你们可以将我打翻在地,踏上千万只脚嘛!”
  
  元帅的威仪,一些儿也不丧失。外交部长的风度,令人敬而畏之。俨然仍是答外国记者问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权代表。所以,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在红卫兵中,也传为佳话,誉为美谈。
  
  这是当年“威武不能屈”的一例。
  
  还有一例,则可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符合毛主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其实力,保存自己的军事思想。主角不是元帅和“老总”,是相声大师侯宝林。
  
  斗他时,他也不肯戴高帽,鞠躬九十度,连连说:“我有,我有,不敢劳小将们亲自动手!”遂从怀中取出一顶自备纸帽,仅半尺高。自己戴在头上。
  
  红卫兵不依,说他是曲艺界最大的反动权威,应戴最高的纸帽。
  
  他又鞠躬九十度,连连说:“别急,别急,急中有错。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你们看!”
  
  自己用手一拉,那纸帽居然被拉成一米多高。“反动曲艺权威侯宝林”几个字随拉随现。字一个比一个小,如塔倒竖,与帽形构成黑白分明,他还恭恭敬敬、虔虔诚诚地向红卫兵解释:“反动是我的罪行,所以要写得最大最大,写得醒目。我侯宝林在小将们面前,是个渺小的人物,所以我的姓名要写得最小最小,写得歪歪倒倒,表明已被小将们批斗得前仰后合,再批斗几次就趴在地上起不来了的意思……”
  
  他巧舌如簧,话说得天衣无缝。红卫兵听了扬扬自得飘飘然,他免遭许多皮肉之苦。革命群众瞧着他在台上那模那样,没有不想笑的,根本严肃不起来。批斗会只好“假戏真做”,或曰“真戏假做”,草草走个过场拉倒。
  
  而那李大章和李井泉,一个不是陈毅,一个不是侯宝林,不能使红卫兵们敬畏,也不能使红卫兵们开心,却倔强得很,岂不是自讨苦吃吗?
  
  我不唯对他们有些恻隐,甚而有些替他们暗暗着急了。
  
  果不出我所料,几个红卫兵跳上台,从腰间解下皮带,开始抽他们。
  
  他们站在那里挨着。不躲,还不跪。
  
  农民们某些时候毕竟是慈悲的。某些时候。不是所有的农民所有的时候都是慈悲的。至于他们什么时候表现出慈悲,没个规律。
  
  反正那一天坐在台前的一些农民是大发慈悲了。
  
  他们举起黢黑的手臂高呼:
  
  “要文斗,不要武斗!”
  
  “要触及灵魂,不要触及皮肉!”
  
  “坚决捍卫《十六条》!”
  
  于是台上一个男红卫兵,用孙敬修老爷爷那种语调,不慌不忙地说:“贫下中农同志们,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
  
  台下农民们吼成一片:
  
  “我们不听故事!”
  
  “我们起五更爬半夜不是来听故事的!”
  
  “我们就是不许你们违反《十六条》!”
  
  台上那个男红卫兵充耳不闻,一味只管讲下去:“从前,有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就将它捡起来,放入怀中。那蛇受了温暖,苏醒了,就在农夫的胸口狠狠咬了一口。农夫中了蛇毒,临死的时候,后悔地说:‘我可怜恶的东西,真是自作自受啊。’”
  
  那些农民们虽然大抵没有什么文化,但这个古老的寓言毕竟不像如今备受修养高雅的文化人所欣赏的现代派小说那么深奥,他们听懂了这个寓言是讽刺他们的。
  
  也许那个红卫兵的本意并不是想借寓言来讽刺他们,仅仅是想对他们进行一番阶级斗争的启蒙教育而已。
  
  但农民们愤怒了。农民们一旦愤怒,也是挺可怕的。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详尽地描述了他们一旦愤怒起来的“可怕”情形。湖南的农民,四川的农民,都是中国的农民。其愤怒无甚区别。何况“造反”是他们当年最拿手的。红卫兵们的许多“造反”方式还是学的他们当年那一套呢!
  
  他们纷纷跃上台去,揪住那个“启蒙家”狠揍。
  
  他的战友们当然不能眼见他挨揍,袖手旁观。
  
  于是反击。于是台上公演了一幕“武戏”。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那个尖锐的女红卫兵的声音在叫喊。喊声通过广播器传送四方。
  
  更多的农民愤怒了!
  
  更多的农民跃上台去!
  
  他们掀翻了桌子,踢倒了椅子,几个揪住一个红卫兵加以教训。
  
  跪着的两个“走资派”,在双方混战中滚到了台下。
  
  李大章和李井泉大声疾呼:
  
  “红卫兵小将们,贫下中农同志们,不要武斗!”
  
  “你们要打,都请打我们!”
  
  没人理他们。
  
  台下的农民为台上的农民呐喊助威:
  
  “贫下中农教训红卫兵有理!”
  
  “让他们回答!谁是虎豹?谁是熊罴?谁是苍蝇?”
  
  “不回答往死里揍!”
  
  “领导阶级”们见贫下中农和红卫兵冲突起来了,茫然不知所措。一方是“小将”,一方是“同盟军”,支援哪一方,进攻哪一方,都将犯立场性的错误。也不知是哪一个工人起的头,他们反复唱这样一首毛主席语录歌: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
  
  我们应当相信党,
  
  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
  
  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
  
  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唱了一遍又一遍。那种情况下,不反复唱这首语录歌,他们确实“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贫下中农将红卫兵教训够了,纷纷跳下台来。
  
  台上的红卫兵,一个个爬起,站到一块儿,手臂挽着手臂,齐声朗诵: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派悲剧英雄的气概。
  
  贫下中农们又愤怒了。他们吆喝着号子:“一、二、一、二、一……二!”轰然一声,将用竹竿搭成的偌大一个台子推倒了……
  
  会场顿时大乱,如同《水浒》中梁山好汉们大闹法场的情形。
  
  “不给他们开这个会了呀!”
  
  “回家!回家!回家割谷子去!”
  
  “咒骂贫下中农,就是咒骂革命!”
  
  农民们发一阵喊,一群群怫怫然四散而去……
  
  工人们觉得光唱“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怪没趣的,也便不再唱了,也便纷纷离去……
  
  这当儿开来了红卫兵的大队人马,高擎着一面大红旗——上绣“造反总司令部”六个字。是四川医学院(也可能是成都医学院,记不清了)的红卫兵,闻讯前来解围。
  
  挨揍的多数是哈军工“红色造反团”的人。他们的宣传车也被农民们临散时推翻。
  
  “川医”的红卫兵帮他们搁起宣传车,与他们噙泪拥抱,说些“战友们受委屈了,我们来晚了一步”“斗争是曲折的,但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伤在你们身上,疼在我们心上”之类的话。
  
  还赠送他们一块大匾——“红色堡垒”。
  
  红卫兵记者频频摄下一个个感人的镜头,一个个会场遭到严重破坏的镜头,以作历史性的纪念和揭穿事件真相的证明。
  
  我和那个宝鸡红卫兵往回走时,他问:“今天不算白来吧?”
  
  我说:“不算白来。”
  
  “这场面很值得一看。”
  
  “是很值得一看。”
  
  “瞧着吧,李大章、李井泉为此准又多了一条罪状。”
  
  “今天的事儿跟他们无关啊,咱们不是亲眼看到的吗?”
  
  “跟他们无关?咱们看到的是表面现象。毛主席说,凡是发生武斗的地方,幕后必定有‘走资派’在进行挑拨!”
  
  “可今天的事儿确实跟他们无关啊!他们不是还竭力制止来着吗?你没听见他们喊,要打,都往他们身上打吗?”
  
  “那是‘走资派’们惯用的伎俩!‘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正像许多演员,演惯了反面角色,扮演正面角色总是不那么像。’老弟,看来你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语录哇!”
  
  我便不吭声了。暗想:我他妈的碰到了一个“活学活用”的标兵!倒显得我好像从没翻过《毛主席语录》似的,竟有点反感他了。但我不想得罪他。他是伴儿,唯一的伴儿,而且怪热心的。在这“兵荒马乱”的城市——那个卖烤地瓜的年轻媳妇的说法,有个伴儿总比没个伴儿强!得罪了他,我们俩横眉竖眼地住在同一间潮湿的教室里,那可就太别扭了。
  
  他是个识趣儿的,看出了我的不悦,又讨好地要请我吃碗醪糟。大概他的想法跟我的想法一样,也唯恐得罪了我。
  
  于是我们就寻找地方去吃醪糟。他身上带的钱还不如我身上带的钱多,结果是我反过来请了他。一人来了两碗。于是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彼此留名,留地址,叮嘱以后要经常通信,仿佛相见恨晚。他叫鲍红卫。
  
  第二天,满市出现了大标语:
  
  “李大章、李井泉挑拨贫下中农殴打红卫兵小将绝没有好下场!”
  
  “李大章、李井泉是昨日武斗的罪魁祸首,罪责难逃!”
  
  证实了鲍红卫的预言。
  
  我无心在成都等待看李大章、李井泉的“下场”,惦念着父亲,恨不得立刻就前往乐山。父亲属于“大三线”建筑单位,信封上从没写过具体地址,只写邮政代号。到了乐山,又往哪里去找呢?思来谋去,决定先到邮电局问清具体地址。
  
  邮电局却不肯告诉我,说那是保密单位,正在进行备战军事工程,已实行了军管。我苦苦哀求,大家守口如瓶。只得给父亲拍了一封电报,抱着父亲也许能来见我一面的微茫希望,沮丧地回到了住处。